被引用:1次
本页仅为文字内容,不可回答。
第16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调研问卷
为配合本次高峰论坛主题,了解国内肺癌相关治疗的现状,请您填写以下调查表。
谢谢!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二路106号 广东省人民医院伟伦楼14楼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办公室
邮政编码:510080
联系人:钟文昭、李瑞娜、张潮、杨矜记
联系电话:020-83827812-21187、020-83877557
Q2:电子邮箱(本次大会将全程直播,完成问卷后,优享流畅网络直播权限)
Q4:您的专业是?
肿瘤外科
肿瘤内科
普通胸外科
呼吸内科
放疗科
影像科/病理科
基础研究
Q8:您在临床中应用过以下哪些新辅助治疗方式(多选题)?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
其它治疗方式(具体治疗方式请选本选项并留言)
Q9:您在临床中应用过以下哪些辅助治疗方式(多选题)?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
其它治疗方式(具体治疗方式请选本选项并留言)
Q10:您目前进行的新辅助治疗是来自于哪一部分群体(多选题)?
Q11:您目前进行的辅助治疗是来自于哪一部分群体(多选题)?
Q12:您认为哪部分分期人群可以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
Q13:您认为哪部分分期人群可以从辅助治疗中获益?
Q14:对于病理提示IB期NSCLC患者,您是否推荐进行新辅助/辅助治疗?
Q15:如需要进行围术期治疗,您更倾向于采取何种治疗方式?
新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
根据患者分期及影像学表现决定
不确定
Q16:对于临床中携带驱动基因突变(EGFR/ALK等等)NSCLC,您是否会推荐新辅助靶向治疗?
Q17:对于临床中携带驱动基因突变(EGFR/ALK等等)NSCLC,您是否会推荐辅助靶向治疗?
Q18:对于可手术的NSCLC患者接受新辅助/辅助靶向治疗,您认为有无必要进行基因状态检测?
Q19:对于可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接受辅助治疗,您认为是否需要联合放疗?
Q20:对于可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您认为是否需要联合放疗诱导?
Q21:对于临床中野生型的NSCLC,您是否会推荐新辅助/辅助免疫治疗?
Q22:对于可手术的NSCLC患者接受新辅助/辅助免疫治疗,您认为有无必要进行PD-L1表达检测?
Q23:对于可手术的NSCLC患者接受围术期免疫治疗,您更倾向于新辅助免疫还是辅助免疫治疗?
Q24:您认为新辅助靶向应该治疗多少周期/新辅助免疫治疗多少周期?(请填写具体月数)
Q25:您认为辅助靶向应该治疗多少周期/辅助免疫治疗多少周期?(请填写具体月数)
Q26:您认为新辅助/辅助靶向治疗是否会影响复发转移后的治疗?
Q27:您认为对于新辅助/辅助免疫治疗除PD-L1以外其它疗效预测标志物可能是(多选题)?
肿瘤突变负荷
新抗原负荷
T细胞免疫组库
外周血免疫指标
其它,请留言
Q28:您认为其它潜在可行的新辅助/辅助治疗模式还有哪些(多选题)?
靶向联合化疗
免疫联合化疗
免疫联合放疗
其他,请留言
Q29:您认为以下哪种评价指标能更好反映新辅助治疗的疗效?
RECIST1.1
病理缓解率
外周血ctDNA
其它,请留言
Q30:对于新辅助免疫治疗,您认为iRESICT是否会比传统RECIST评价标准更好?
Q31:您对于病理深度缓解率(MPR)概念是否了解?
Q32:您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对于新辅助治疗病人是否会去关注病理缓解情况吗?
Q33:您认为病理深度缓解率(MPR)对新辅助疗效评估临床价值大吗?
Q35: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对淋巴结进行病理缓解情况评估?
Q36:您认为病理缓解率和影像学评估观察到的结果一致性高吗?
Q37:您对于微小(分子)残留病灶(MRD)概念是否认识了解?
Q38:您有开展关于ctDNA/MRD检测的相关研究吗?
Q39:您认为对于早中期NSCLC外周血ctDNA检出率高吗?
Q40:如新辅助靶向治疗2-3周期后病灶未进展但ctDNA/MRD为阳性的患者,您会建议后续以下哪种治疗方案?
直接手术治疗
继续维持新辅助治疗2周期后根据检测结果决定
换新辅助化疗2-3周期后手术治疗
其它,请留言
Q41:您认为ctDNA/MRD在术后动态监测价值大吗?
Q42:您会根据术后1月内ctDNA/MRD检测结果考虑是否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吗?
Q43:如患者辅助治疗后动态监测ctDNA/MRD提示阳性,您会选择以下哪种措施?
Q44:您认为免疫治疗今后能否取代化疗及靶向治疗在围术期治疗的地位?